海原县:建立老兵宣讲红纽带构建红色教育新矩阵
近年来,海原县逐步建立起一条“老兵宣讲团”红色纽带,汇聚一等功臣张占虎、撒占才等10名退役、现役军人力量,通过进机关、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十进”活动,全面对标全区“百千万”行动精准实施全县“十百千”老兵宣讲活动,构建起覆盖各领域的红色教育新矩阵,筑牢新时代红色基因传承新阵地,凝聚起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海原篇章奋进力量。
铸时代之魂,红色课堂淬炼忠诚品格
老兵宣讲团以“红色课堂”为载体,深入机关单位开展宣讲活动。通过一等功臣、参战老兵的亲身讲述,再现对参战的生死考验、抢险救灾的冲锋场景,用质朴语言传递革命年代的奉献精神与和平时期的责任担当。每年的全民国防教育月,宣讲团都会深入全县18个乡镇(街道)开展宣讲,干部职工在聆听中感悟忠诚与信仰,将红色精神转化为服务群众的行动自觉。李俊乡通过“微心愿”帮扶活动践行初心使命,推动形成“学榜样、强作风、办实事”的浓厚氛围,进一步筑牢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
育希望之苗,国防教育厚植家国情怀
聚焦青少年思想引领,老兵宣讲团走进校园,通过鲜活的故事讲述、珍贵的历史影像,累计开展14场国防教育专场宣讲。结合烈士陵园祭扫、“行走的思政课”等实践活动,每年组织6000余名初高中学生参加军训和国防教育,累计覆盖3.1万名师生。在关桥堡会议遗址寻访中,学生们通过实地探访革命旧址感悟历史;在烈士陵园,青少年以敬献花篮、清扫墓碑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海原县第二中学七年级学生张梓乔在聆听完老兵张占虎的宣讲后感慨:“英雄的故事让我明白,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燃精神之火,示范引领激发奋进力量
以“新老对话”架起精神传承桥梁,邀请张占虎、撒占才等5位不同年代的一等功臣与退役士兵、适龄青年、民兵、消防指战员等共话家国情怀。从边疆战场到乡村振兴,老兵们用真实经历诠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的精神内核。“在部队保家卫国,在地方就要造福乡亲!”兵支书马志虎的誓言成为全县退役军人投身乡村振兴的行动号角。通过他的实践和带动,全村肉牛养殖户增至300多户,群众平均年收入从10000元左右提升至17563元。全县48名退役军人争当先锋、响应号召,进入村“两委”班子,成为“兵支书”“兵委员”,助力基层建设和乡村振兴。
润群众之心,基层宣讲凝聚精神共识
深入社区、乡村一线,组建由参战老兵一等功臣组成的“红色薪火宣讲队”,用方言土语讲述革命故事。在黎明社区广场,张占虎以“一刻钟微课堂”还原血战场景;在红羊乡集市,老兵牛志远结合生活变迁对比烽火岁月,引导群众珍惜当下。累计开展基层宣讲18场次,覆盖群众1.5万余人。通过互动问答、情景演绎等接地气方式,让国防教育融入日常生活。一位村民感慨:“听了老兵的讲述,才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多么来之不易!”
海原县将巩固拓展“十百千”老兵宣讲行动(十名老兵金牌宣讲员、百场老兵宣讲活动、千名干部群众参与),持续深化“老兵宣讲+”模式,维系好这条红色纽带,拓展红色研学、重走长征路等载体,推动红色教育从“入耳入眼”走向“入脑入心”。通过讲活英雄故事、筑牢精神高地,为这片红色热土注入“双拥”薪火的永恒动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书写海原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