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金凤区新琇苑社区推行“一馆三联盟、一巷六元素”模式培树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鲜亮品牌
银川市金凤区黄河东路街道新琇苑社区常住人口14485人,其中登记在册退役军人194人、现役军人30人、重点优抚对象2人,参战涉核人员2人。社区退役军人服务站成立以来,积极推行“一馆三联盟、一巷六元素”服务管理模式,教育引导退役军人始终不忘入伍初心、不负从军使命、不丢军人本色,退伍不退奋进志、转岗不转报国心,重点打造了“雷锋·老兵爱心联盟”志愿服务品牌。一馆,即雷锋展览馆。三联盟:一是联盟银川市雷锋车队、橄榄绿爱心车队、蓝天救援队三个社会组织,开展雷锋·老兵爱心志愿服务;二是联盟雷锋调解团,化解退役军人矛盾纠纷问题;三是联盟雷锋号志愿服务队,把学雷锋活动与推动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制度化、常态化结合起来。一巷,即以社区“双拥文化”为核心打造的雷锋巷。六元素,即六个小区党支部依托网格化管理,以党建工作为统领,开展退役军人党员服务管理,在退役军人中倡导争做雷锋精神传承者、践行者,回报社会讲奉献、回馈社区献爱心。退役军人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志愿服务、双拥共建、创城攻坚、社区综合治理等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获得感、荣誉感、尊崇感进一步提高。
一是打造弘扬雷锋精神的“宣传站”。全力把雷锋展览馆打造成退役军人精神文明宣讲、实践活动阵地,不定期组织退役军人、群众到馆内参观,通过听讲解、看实物、观视频、谈感悟,弘扬雷锋精神。邀请抗战老兵成绍元、金凤区最美抗疫退役军人蔡敦泽、“百孝之星”安宏玲、“最美银川人”马玉明等优秀退役军人和道德模范,开展聆听抗战老兵故事、传承雷锋精神、弘扬“孝老爱亲”传统美德宣讲活动,形成了“学雷锋精神、走雷锋道路、当雷锋老兵、做雷锋传人”的志愿服务文化内涵。
二是打造积极志愿服务的“排头兵”。探索推行“6+2+N”网格化服务模式,以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方式,激励社会组织和志愿者为退役军人提供就业创业扶持、矛盾纠纷调解、法律援助等服务。依托银川市雷锋车队、橄榄绿爱心车队、蓝天救援队,组建了“雷锋·老兵爱心联盟会”,搭建起学雷锋献爱心做公益活动平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银川市橄榄绿爱心车队共吸纳队员246名,每天义务接送市区14家医院和社区卫生医疗站医护人员上下班,队员连续奋战29天,累计接送医护人员5万余名。银川市雷锋车队和蓝天救援队连续多年高考期间开展“绿丝带爱心送考”活动,累计出动车辆1500余台(次),接送考生14000余人(次)。“全国助残日”期间,开展了“爱心助残送温暖·邻里互助新风尚”活动,安排专车免费接送残疾人士外出活动,与辖区超市、个体户联合开展爱心助卖、公益募捐等活动,帮助残疾贫困户销售农产品1000多公斤,为孤寡老人捐款捐物。在榜样的感召下,越来越多退役军人和居民主动参与“红色星期天”学雷锋志愿服务、“践初心·环保志愿行”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文明劝导、联防联治、卫生环境“三巡查”、楼道杂物清理等志愿服务,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前,参与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的人数达1600余人(次)。“军”字号志愿服务品牌影响日甚、深得人心,赢得了广泛赞誉。
三是打造居民排忧解难的“先锋队”。社区学习新时代“枫桥经验”,集中了一批素质高、有较强专业能力的人员,组建了“雷锋调解团”,构建矛盾纠纷调解“3+1”机制,小问题不出楼栋,大问题不出网格,重点问题不出社区,疑难问题由“雷锋调解团”调解,积极为居民排忧解难。退役军人身份成员常志勇经常为居民提供调解服务,只要居民有需要,他都第一时间赶到现场调解。常城和天器律师事务所律师茹洋,专门负责调解退役军人矛盾纠纷问题,维护退役军人和军属的合法权益。去年以来,“雷锋调解团”先后成功调解急难棘手问题65起,确保邻里之间和睦团结。
四是打造推动双拥共建的“同盟军”。服务站切实把双拥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努力提高双拥工作水平,安排一名专职工作人员,专门为退役军人、军属提供面对面、一对一服务,把拥军优属优质服务送到家中。在雷锋展览馆增设退役军人模范典型展架,展示优秀退役军人风采事迹,搭建宣传双拥成就、展示军旅文化的平台。社区还重点打造了雷锋巷双拥联盟商圈,以加入拥军联盟的20家商户为龙头,辐射带动229家商户,在餐饮住宿、汽车修理、药品零售、美容美发、鞋帽服饰等领域,为退役军人和军人军属提供打折优惠服务。社区除了定期举办专场招聘活动外,还联合其他部门对军嫂开展技能培训,让更多军属走上就业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