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十项”行动推动红色基因薪火相传见行见效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烈士褒扬工作重要指示精神,宁夏充分发挥烈士纪念设施多、红色资源多的优势,采取“十项”行动,精耕细作、精准发力,全力推动红色基因代代相传。
建立健全工作运行机制。积极对接宣传、教育等部门,通过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等形式研究分析、安排部署红色基因薪火相传工作,指导青年组织、各高校、中职、中小学加强与烈士纪念设施管护单位沟通联系,组织开展志愿服务、团日队日活动、成人仪式等工作,让烈士纪念设施教育功能融入青年组织、各高校、中职、中小学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
构建红色基因传承发展机制。拟制下发《关于进一步发挥烈士纪念设施主阵地作用 全面推动新时代褒扬纪念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的通知,通过实施“红色阵地强基固本”提升、“红色基因薪火相传”提神、“红色故事铸魂育人”提级、“红色文化厚植涵养”提质、“红色血脉尊崇关爱”提分“五项工程”,不断推动褒扬纪念工作高质量发展。
举办全区英烈红色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聚焦宁夏英烈文化传承示范案例、英烈红色文化传承、宁夏英名录的编纂、建立和完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机制等内容,邀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党史研究室、文旅厅、宁夏军区政治工作局,党校、宁夏大学、北方民族大学、宁夏理工学院等9家单位相关专家学者教授进行深入探讨,共同谋划加强新时代宁夏英烈红色文化传承发展下一步创新性、探索性举措。
组织召开宁夏英烈精神研讨会。推动英烈事迹列入高校、中职、中小学思政课学习内容,将烈士纪念设施列为思政课现场教学点。指导各高校利用自身学科优势和师资力量,组织师生到烈士纪念设施进行调查研究,加强宁夏英烈事迹的挖掘、整理和研究,计划每年召开一次宁夏英烈精神研讨会,不断延伸扩展宁夏英烈精神的教育宣传功能。
选优建强红色基因传承发展主力军。从全区各烈士纪念设施保护单位工作人员、烈属、退役老兵、专家学者、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中推荐选拨优秀志愿者组建宁夏英烈故事宣讲团,分期分批开展英烈故事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五进”宣讲活动,在全社会营造尊崇英烈的浓厚氛围。
组建红色基因传承发展志愿服务队。吸纳烈士亲属、机关干部、退役军人、教师、青少年学生等群体参与纪念设施志愿服务队,定期到共建的烈士纪念设施进行清扫、除草等志愿服务。
组织开展英烈故事进校园行动。通过“英烈文化进校园 铸魂育人润心田”暨“同上一堂课”等活动,组织英烈故事宣讲团分期分批进机关、进校园、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进行宣讲,教育引导广大师生关注、研究、学习身边的英烈,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系列活动。清明期间,全区13家烈士纪念设施同步开展“铭记·2025·清明祭英烈”主题宣传教育活动,持续深耕红色沃土、培养红色传人、擦亮红色底蕴,让英烈精神绽放时代光芒。
组织开展“铸魂育新人”系列活动。会同自治区党委宣传部、网信办、教育厅、文化和旅游厅、团委等单位,结合固原二中、弘文中学师生徒步百里祭英烈活动实践,在清明节前后组织开展“行走的思政课”、网络思政课、情境育人思政课、交流研讨思政课、沉浸式思政课、综合实践思政课等“三十载行走思政路 新征程铸魂育新人”——全区大思政课系列活动。
组织开展“关爱烈属”行动。实行“一月一走访、一季一摸排、半年一盘点”,及时为烈属提供登门解读优抚褒扬政策、登门帮助实现微心愿、登门祝贺生日、生病住院登门看望、重大节日登门慰问“五登门”行动和身体有无不适、家庭问有无生活困难、水电气是否安全、极端天气有无受灾、有无涉法涉诉问题“五必问”行动,确保烈士遗属“平日有人照应、节日有人看望、生病有人看护、困难有人解决”。